i
资深铲屎官,人形猫薄荷。

    关于蔡司和莱卡的差别,首先,需要明确一点基本的讨论共识:抛开机身差异,单说镜头,分辨率和反差的综合表现,被称为清晰度(Clarity)。当然还有关于色彩的一些参数,但我们今天在这里先不讨论色彩还原和过度。

    这两个品牌的镜头(产品太多,不一一列举,文中结论非MTF解读,不排除个体差异),抛开分辨率(Resolution)而言,我个人感觉:在相似拍摄条件下,蔡司在大光圈时候,暗部的反差(Acutance),会比徕卡镜头在大光圈下的反差要略低。但是在缩小光圈之后,蔡司的反差会逐步提升上来,而徕卡则一直保持一个较稳定的反差。

    从我个人的拍摄经验来看,蔡司的做法要更为实用一些——在暗环境中,太高的反差确实对于细节的表现没有太多的意义。而当环境亮度提升,画面确实需要用到高反差时,只要缩小光圈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反差,这也是十分务实的做法。

    当然,除非你希望在大白天用最大光圈还达到高反差,那么,徕卡镜头可能会比蔡司要更加适合你一些。但究竟适合多少?恐怕采用双盲测试的话,极少有人能够每次都精准地分辨出来究竟哪幅作品出自哪枚镜头。



一代摄神 - 毒德皇帝. Saunato:

蔡司和徕卡的色调区别,这是一个困扰很久的话题,这里我试着做出指导性的定义 ... 定义的标准是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,各个时期的徕卡和蔡司镜头 (最早期徕蔡 Contax RF 对应 Leica 初代设计师 Max Berek,早期徕蔡 Contarex 对应 Summicron 起步发展,中期 Contax CY/G 对应 Leica 第二代设计师 Walter Mandler,晚期蔡司 ZF/ZM 对应 Leica 第三代设计师 Lothar Kölsch),这跨系统跨年代的使用经验和历史分析表明:

1. 在最早期和早期蔡司的镜头设计是全面领先, 支持论点是老松那靠那一块玻璃统治了战前,天塞(外号“一个不需要更改的年代”,“鹰眼”)和早期双高斯的发展(Biotar, Topogon), 这一时期蔡司在色彩上比徕卡好很多,色彩饱和和画面反差对比,一般这个时期的徕卡头都用来拍黑白了,比如 50/3.5 Elmar 等等. 


2. 中期,徕卡开始在自己 M 系统确立起自己的优势,标志点是 Summicron 502 第二代(DR / Rigid),这个头对于徕卡来说意义重大,外号“雄鸡一叫天下白”,之前我应该总结过,这里再说一下,从这个头开始徕卡保存着在旁轴系统一直领先的地位(插播一句,仅限旁轴系统,单反系统的 Contarex 集中蔡司优势资源设计出的精品,多款镜头贴近物理分辨极限比如 Mirrotar 400/5.6和135/4等等,让徕卡的单反 R 镜头追了将近十多年才追上光学素质). 五十年代左右的镜头,徕卡和蔡司色调上都比较清淡,蔡司的 Contarex 色彩纯净度很高,给人水的感觉;徕卡的头相对后期清淡很多,要真说清淡,可能形容在 Summar, Summitar 上更贴切,Summicron 已经开始在特定场合浓艳起来了

评论
热度(89)